登陆
|
注册
繁體中文
English
首页
石刻展览
新闻资讯
娃娃看石刻
学术研究
导览与服务
博物馆商店
本馆快讯
本馆公示
媒体关注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学习宣传普及网络安全
宋《新铸铜人腧shù穴针灸图经》残石的发现与研究——金石大讲堂专家系列讲座第十一期预告
来源: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7-11-17 浏览数:
在石刻馆“铁笔传神——透过刀锋看笔锋”的展厅里,靠墙立着一件北宋天圣年间的针灸穴位碑残石,碑文正书刻有《新铸铜人腧shù穴针灸图经》等,上下边框线刻缠枝牡丹,1983年出土于朝阳门南大街雅宝路东口明城墙墙基下。
当时,宋代著名医学家王惟一经过多年对古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示详加考订,并对历代医家的针灸实践进行系统总结,于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编撰成《新铸铜人腧shù穴针灸图经》一书。
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针灸腧穴国家规范,本书不仅在当时刻印刊行,宋仁宗又诏令将其刻成石碑,与天圣针灸铜人一起放置在大相国寺以传播针灸医学知识,可以说是中国针灸史上的里程碑。
本期金石大讲堂系列专家讲座,我们有幸请到吴元真老师,为我们谈谈宋《新铸铜人腧shù穴针灸图经》残石的发现与研究。
第十一期讲座预告详细信息如下:
讲座专家: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吴元真
讲座题目:
宋《新铸铜人腧shù穴针灸图经》残石的发现与研究
讲座时间:
2017年11月22日周三免票日下午14:00—16:00
讲座地点: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金石大讲堂
专家简介:
吴元真:1945年7月生于北京,满族人。1964年参加工作,先后供职于北京市中国书店、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副研究馆员。1965年进入北京市古书文物清理小组,1979年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1990年任北京图书馆古籍组组长,1995年进入国家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从事金石碑帖编目研究工作。2005年至2009年,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讲座教授,主讲碑帖学。2009年1月受聘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从事古籍碑帖鉴定工作。
论文著作:
撰写发表《宋<新铸铜人腧shù穴针灸图经>残石的再次发现及其复原初探》《<日下旧闻考>一书的编刻及历史价值》《童珮辑刻的<奚囊广要>与<奚囊续要>》《国家图书馆藏稀见丛帖三种——为张伯英<法帖提要>补遗》等论文十余篇。
整理、影印出版法帖多部,包括乐善堂帖、清乾隆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赵松雪书太上玄元道德经、柳公权神策军纪圣德碑、乾隆钦定传世藏帖、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阮文达公积古图等。
选编《康熙雍正乾隆墨宝合璧》。主编《北京图书馆藏龙门石窟造像题记拓本全编》,该书荣获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讲座大纲:
一、撰写此文前解析于柯先生撰《宋<新铸铜人腧shù穴针灸图经>残石的发现》一文。
于柯是于杰先生的笔名。论文发表在1972年《考古》第六期。
1) 对发现五方残石的介绍
2) 对发现五方残石年代及内容的考证
3) 针灸图石如何从开封到北京,又如何在城墙墙基中发现。
4) 残石发现的意义
二、本人撰写《宋<新铸铜人腧shù穴针灸图经>残石的再次发现及其整体复原初探》一文是在于杰先生论文的基础上再叙。
1) 对刻石年代的考证在于先生的基础上从宋代建筑特点上做了进一步补充。
2) 对针灸图石整体复原提出方案
3) 对宋代天圣针灸铜人的高度尺寸推算出自己的意见
三、《宋<新铸铜人腧shù穴针灸图经>残石的再次发现及其整体复原初探》一文发表后的反响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