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十一”临近,不少网友吐槽自己被“大数据杀熟”了,比如“‘双十一’红包为什么只有我领不到”“开个会员视频,发现朋友比我便宜好几块”……从网络投诉平台的留言看,“大数据杀熟”不仅出现了新“变种”,而且形式多样,套路日益隐蔽。
“随机红包”优惠力度“因人而异”,新老用户被“差别对待”,浏览页面“千人千面”且“价格浮动”……无论哪种形式的“大数据杀熟”,背后都有算法对消费者的“算计”。
算法让平台商家变得“耳聪目明”。但某种程度上,算法滥用造成的不平等交易,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对于消费者来说,避免被“杀熟”,重要的一条是注重个人隐私保护。不要让手机APP随意访问个人信息,防止不良平台非法收集用户信息。在选购商品和服务时注意货比三家,如果遭遇“大数据杀熟”,要及时对商家“相同商品、不同价格”的行为进行证据保留。
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少一点算计,多一些诚意,才能让消费者放心买账。(文案:乌梦达、阳娜、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