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内的石刻区
来源: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5-07-03          浏览数:

        按照我国古代礼制,在陵墓的一定部位放置不同数量和形制的石雕,可以显示死者生前的地位和尊严。本区展出的28座陵墓石雕石刻,其中石象生、石翁仲、封冢刻石等位于地上,是墓主身份的象征。石享堂、宝座等作为墓主的“宫殿”设施陪葬于墓室之内,仍不失奢华。供桌、五供等则在墓之上下皆有所设。
 


明司礼监太监高忠墓石刻  藏品号:1430-1434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
    墓门宽330厘米  厚115厘米  高328厘米 
    棺床长308厘米  宽171厘米  高79厘米 
    墓门联楹为单间石仿木结构,双扇门,素门钹,如意门簪四个,檐下内嵌式额,额双钩刻“皇明司礼监太监近斋高公之墓”,筒瓦硬山顶,青石拼砌。高忠(1496-1564),字廷显,别号进斋(玄宫额书“近斋高公之墓”),顺天府霸州临津里人。2003年,在甘家口五矿集团西侧施工时,发现了明代太监墓葬一处。

墓冢复原   藏品号:0651
    明(1368—1644)
    直径332厘米 高102厘米
    该复原仅据现有刻石恢复成半圆形封冢,虽然不很完整,但表现比较充分。画面刻化的是道家修炼欲仙的场面,主人公长须披发踞于山子座上。假山座下内敛,浮雕驯服于主人的鹿与龟,两旁除道童外侍立八仙人物,周围上下、左右雕刻姿态各异的神仙人物达十数人,从其身材大小、所处位置、眉宇表情、肢体动作上,都可以看出他们与主人的从属关系。馆藏品。

石翁仲(武官)藏品号:0896
    元(1271-1368)
    高321厘米 宽99厘米 厚72厘米
    身着锁子甲,肩披战袍,头顶翅盔,左手持长剑,足蹬战靴,腰间束带,前饰敝黼,袍袖下垂,胸前护心镜,背饰缠枝双狮,面部表情夸张,手部雕琢细腻,袢甲丝绦仿真打结。1995年,北京市海淀区动物园水族馆工地出土。



石像生  馆藏号:(骆驼0033、羊0035、虎 0034)  
    元明(1271—1644)
    陵墓石刻是指在陵园坟墓范围内,根据古代礼法等级而设置的石雕石刻。我国自南朝(420—589)开始,陵墓石刻的形制逐渐确立,其后得以发展,规模化、制度化、等级化、艺术化,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人死必为其建坟、陵,立碑石。陵墓石刻有地上、地下之分:地上如石人、石马、石虎、石羊、石骆驼、石狮子、石麒麟、石獬豸、石桥、石门、石碑、石坊、石幢等,地下则有石玄宫、石享堂、石宝座、石棺床、石墓志、石人、石兽等。石刻博物馆露天陈列了一组陵墓石刻,位于馆内西部露天陈列区。限于我馆藏品的实际与环境条件而设计摆放,它是由清代的石享堂、元明时期的石虎、石羊、石骆驼等组成的。虽然地上、地下未分,时代各异,大小无别,来源不同,但仍延续了中轴线两侧相向排列石像生的基本原则。
    骆驼0033    长110厘米  宽43厘米  高77厘米
    羊0035   长175厘米  宽65厘米  高110厘米
    虎0034   长124厘米  宽71厘米  高145厘米

显亲王富绶石享堂   藏品号:0039
    清康熙十四年(1675)
    长340厘米 宽340厘米  高230厘米 
    汉白玉质地,石仿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间间以龙柱相隔,计有12根盘龙柱、18扇仿木石门。盝顶式屋面,檐下飞、椽错落,椽头饰花卉,封护檐饰如意卷边。须弥座式台基,仰覆莲、束腰处云龙纹,最下部饰圭角云纹。该石享堂系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和硕肃武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第三子显悫亲王富寿墓葬石刻。1970年左右,朝阳区架松村肃王坟出土。1987年征集。

玄宫宝座  藏品号:0571、0572、0575、0577
    明(1368-1644)
    高111厘米  长175厘米  厚78厘米  
    这是一座王爷级的玄宫宝座,虽然体量不大,但其特征明显,结构比例一依木作罗汉床制作。三围式,须弥座。靠背、扶手等柱头饰以宝珠、祥云圆雕。护板内侧浮雕祥云、如意纹等。座饰简单弦纹,外部素面无纹饰。
 
 

石翁仲(文官) 
        元(1271-1368)。文翁仲,高312、宽100、厚66厘米。冠饰较复杂,有花卉、发簪等写实雕饰。似憨憨长者,大襟衣,云头靴,七绺髯、进贤冠,腰间束带,衣袍自然下垂。雕刻虽不够细致入微,但整体长者之风、官贵之气,还是有所表现。1995年,北京市海淀区动物园水族馆工地出土。
 
分享到:
0